当前位置: 输送机械 >> 输送机械优势 >> 董事长专访永利股份史佩浩产品对标国际巨头
⊙记者乔翔
与永利股份董事长史佩浩的初次见面,不在常见的办公室,而在通往公司总部厂区研发中心的一条林荫路上。在之后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去公司研发中心,是史佩浩每日的“例行公事”。
“国内做轻型运输带的制造厂家大概有20多家,具备后加工能力的经销商有几百家,但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具备完整独立研发能力并且和多家知名高校联合组建研发中心的企业凤毛麟角。”史佩浩底气十足地说。
创立于年、于年上市的永利股份,起家于单一的输送带业务,通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以产品质量、研发实力和客户口碑做到国内行业龙头,且在国际上也具备一定话语权。自年开始,永利股份先后并购青岛英东和炜丰国际,切入精密模塑市场,逐步构筑“轻型输送带+精密模塑”的协同发展格局。
年成为永利股份业绩的拐点。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万元,同比增66.04%。这一组数据在年至年分别是.21万元、-2.52%;.23万元、3.7%;.77万元、8.57%。到年,公司的利润规模已接近4亿元。
对于产业并购颇具想法的史佩浩告诉记者,两块业务在产能合作、客户共享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是当初收购的首要原因。而更让他看中的是,纳入旗下的两家标的资产,已具备对标国际精密模塑巨头的实力。
业务贵精不贵多的永利在其发展的每一重要节点上几乎都踩准了节奏。公司的业务发展是如何决策的?未来的发展空间到底怎么样?对于产业并购的态度究竟如何?首次接受媒体专访的史佩浩,有一肚子话想说。
输送带:对标国际巨头实现进口替代
应用于自动化流水线物品输送的输送带业务,是永利股份起家的活儿。
据史佩浩介绍,输送带主要分橡胶输送带和轻型输送带,其中橡胶输送带主要用于重型物品输送,比如采矿、水泥、钢铁等重工业,而公司生产的轻型输送带主要应用于各个轻工产业,包括食品加工、电子制造、烟草机械、物流运输等。
“比如烟草的输送和加工处理,就需要各式各样的输送带,这些皮带是保证整个烟草输送和加工处理环节稳定的关键组成部分。永利可提供的产品包括食品级聚氯乙烯输送带(PVC)、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输送带(TPU)等等。”史佩浩说。
与国内主要的竞争对手相比,史佩浩认为自己就是龙头。在国内市场,内资企业中市场份额占优势地位的生产厂商以永利股份为主导,而外资企业则依靠母公司的影响力而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在史佩浩看来,做好输送带无非三要素:一是研发,二是装备,三是管理。“研发方面,也就是材料配方方面,永利在国内属于引领者的角色,是被模仿的对象。永利的硬件装备全是自己设计,再交由德国等海外企业制造生产。我们的团队素质极高。”史佩浩告诉记者。
国内轻型输送带呈三级竞争格局,永利股份主要发力中高端。有行业人士表示,国内企业主要以PVC类输送带产品为主,热塑性弹性体输送带很少,仅有永利股份和部分合资企业具备生产这种输送带的技术实力。
史佩浩告诉记者,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瑞士Habasit、德国Siegling和荷兰Ammeraal是全球轻型输送带的三大巨头,产品以高端的TPU热塑性弹性体输送带为主。但持续在中高端领域发力的永利股份,即便是在与国际巨头的对比中,也不落下风。
史佩浩表示,我们在国内采用直销模式,直接与客户进行沟通,根据客户的需求迅速提供解决方案,这都是十几年的研发积累的实力。产品实现进口替代也是品牌品质和口碑的最直接体现,这也是永利能够与国际巨头竞争的核心因素。
国内一线城市机场输送带从被国外垄断,到近几年永利切入后打破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史佩浩告诉记者:“之前国内机场的输送带用的几乎都是国外品牌,但近几年已逐步被替代,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机场纷纷选择永利的产品。”
当然,史佩浩也看到了公司与国际巨头的差距。“跟欧洲顶尖企业相比,公司在最高端的材料研发上还有一定差距,此外产品链上也存在差距,毕竟别人拥有链板、同步带、片基带等全系产品。”史佩浩坦言,“虽然目前我们只有输送带,但缺什么补什么,我们期待未来的发展空间。”
“受益于工业自动化大趋势,公司输送带业务未来的增长潜力非常大。”史佩浩认为,正是由于轻型输送带是大部分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必备部件,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增加和自动化升级趋势的延续,未来国内对轻型输送带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模塑:进军万亿市场塑造无限可能
永利仍在思考如何变得更好。
“其实当时也看了很多标的,比如影视、手游等这些热门资产,但看完之后我们发现根本玩不了这些行业。”提到当初切入精密模塑领域,财务总监于成磊告诉记者,首先,永利与当初的并购标的在联合开发相关产品;其次,永利和模塑企业在业务上所用的材料匹配度很高,其企业管理水平、财务健康度等也很理想。
先后收购青岛英东和炜丰国际后,高端精密模塑业务成为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年,公司实现营收34.5亿元,净利润3.85亿元,其中两家模塑企业的营收和盈利占比均达到八成。
意外的是,当记者提出公司已借此成功完成转型这一观点时,史佩浩并不认同:“虽然数字呈现是如此,但我并不认为公司是在转型。”
史佩浩语气肯定地说:“我的梦想一直是把输送带业务做大。当初筹划并购的时候,输送带的利润只有万元左右,转换成现金流也就如此,那每年的分红怎么办?怎么去把产业发展壮大?我认为光靠投设备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途径。最后,我们切入到与永利存在较高协同性的行业,本意是借此把输送带做大,有了一定的体量后,才能支撑永利在输送带业务上持续发展。”
因此,对永利来说,年和年的两次重大并购,是一场不能输的比赛。这两次收购都没有让史佩浩失望。
财务数据显示,这两家公司均完成了业绩承诺。其中,青岛英东在年至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是.97万元、.62万元、.9万元,对应的承诺额则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
据披露,青岛英东是一家专注向汽车及家电行业的高端品牌客户提供精密模塑产品的“设计-制造-总成-即时配送”一体化综合服务商,其核心优势在于模具开发技术、塑料零部件制造技术和工艺以及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而炜丰国际也具备各类高精密模具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并在塑胶制品二次加工工艺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青岛英东主要侧重汽车行业,客户以一汽丰田、上海大众、长安马自达、特斯拉、奔驰、宝马、北京现代、一汽大众、上汽、北汽等汽车厂商为主;炜丰国际则主要向电子、玩具等行业的客户提供塑料件和模具,客户包括全球知名的玩具集团以及北美最大的掌上电子设备保护产品商OTTERBOX等。
“收购炜丰国际后,我们不仅可以拓展公司模塑业务产品线,也可以平衡青岛英东下游汽车等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对于为何再拿下一块模塑资产,史佩浩颇为自豪地说,炜丰国际具备硬实力,“炜丰的设备精度是0.01毫米,我们顶级玩具客户的要求是0.02毫米。特别是那些不规则配件,从精度和材料构成来讲,难度非常大,但我们能够以超高标准完成客户的需求,并且持续合作,这本身就是一种肯定。”
除了并购资产的技术实力外,于成磊也从财务角度评价了这两块资产。于成磊告诉记者:“我们的应收账款非常良好。这两块资产能够为公司现金流提供良好支撑,也是我们看中它们的主要原因。”
愿景:做一家好公司与企业同呼吸
谈及公司的发展战略,史佩浩的思路非常清晰。
他说,输送带业务的发展策略及战略目标为:巩固领先优势,积极拓展塑料链板输送带等其他产品线,实现世界一流轻型输送带供应商以及成为全球轻型输送带行业的领导者;在高端模塑产品方面,积极拓展新客户,以高精尖产品为目标,扩充模塑业务产品线,在提升行业地位的同时快速扩大模塑产品的市场规模和利润水平。
史佩浩告诉记者,青岛英东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和链板注塑成型产能,可以加快公司塑料链板输送带产品的推出。“塑料链板输送带是公司输送带业务未来扩张的主要方向,目前已在高分子材料研发、下游行业应用和客户储备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据年年报披露,公司的“万向滚珠链板结构”发明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然而,永利股份也因之前的并购引来监管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