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输送机械 >> 输送机械前景 >> 海缆行业深度报告需求上行技术迭代,海缆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泰证券,陈宁玉、王逢节、佘雨晴)
碳中和背景下,海上风电发展提升海缆需求
海缆是海洋经济的血管,海风电是主要应用市场
海缆可实现海洋通信和电力传输等功能。海缆是指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或光纤,通常敷设在海底,广泛用于海洋电力传输或者海洋通信传输的线缆,是陆用光缆和电缆在海洋领域的延伸应用。海缆难度更高,除需满足基本的电气性能外,对阻水性能、机械性能、防腐蚀和防咬合方面也具有更高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还依赖专业的海工船。海缆按功能可以分为海底光缆,海底电缆和海底光电复合缆,其中海底光缆一般用于通信信号传输,海底电缆一般用于电力传输,海电缆有直交流、动静态,以及单多芯等多种细分产品,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要。
海上风电是海缆重要应用市场。海缆是沿海岛屿与大陆之间或岛屿与岛屿之间电力与通信的重要传输中介,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海洋风电、跨国电网和通信、海洋油气开发以及偏远海岛输电通信等。在全球碳中和发展背景下,海上风电作为重要的新型可再生能源,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资源丰富、利用效率高、可大规模发展、消纳能力强等优势,海风电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根据IEA的数据,每安装1GW的海上风电,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万吨。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可开发潜力为71TW,海上风能资源是全球电力需求的十倍以上。
送出海缆+阵列海缆实现海上风机组到陆地的能源互联。按照功能分类,海缆在海上风电的应用主要包括了海上风电风机间传输和海上升压站与大陆之间传输,其中风机间海缆称为阵列海缆,能将各个风力发电机进行串联,主要起到将风机发电传输到海上升压站的作用。通过升压后,再由送出海缆将电力传输到岸上升压站,实现海上风力发电传输功能。
阵列与送出海缆性能要求差异大。阵列海缆和输出海缆应用场景不同,在电流种类、电压等级、芯数等产品性能指标设计也有较大差异。阵列海缆整体上电压等级更低,目前主流的电压等级为35kV,送出海缆主流电压等级为kV,随着风机和风场规模的扩大,电压等级有持续提升的需求。海缆芯数需要权衡产品性能要求、产品成本和施工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单芯海缆的优势在于单位重量轻,外径小,相同的生产条件下生产长度越长,并且敷设和维护难度低,但劣势是敷设费用高。三芯海缆优劣势与单芯相反。
全球海风电发展空间大,中国市场异军突起
全球海上风电保持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装机第一大市场。全球贸易繁荣造就了大量的城市群沿海而建,早期在能源相对缺乏的西欧国家,海上风电开发成了重点能源发展方向,随后又从欧洲向全球扩展,亚洲市场活跃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在该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越南、日本、韩国等国家紧随其后。国内新增装机占全球比重逐年提升,年国内新增装机3.06GW,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一半以上。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21.1GW,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6.9GW,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6.39GW,位居世界第一。
碳中和驱动能源变革,海外各国加大海风电建设规划。当下全球正处在新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的过渡期,叠加欧洲能源危机,多个沿海国家积极推动海上风电的发展,其中英国规划海上风电年装机目标为40GW,德国规划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0GW,美国规划年前实现30GW的海上风电装机目标,其后芬兰、法国等国家规划量均在20GW以上。纵观全球,特别是土地资源稀缺但风力资源丰富的西欧各国,在海上风电建设更为积极。
欧洲规划未来十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GW。欧洲各国目标明确,海上风电有望快速发展,根据GWEC报告,-年欧洲海风年新增装机量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十年累积新增装机量为GW,年均新增装机量约14GW,从装机节奏上看,年后欧洲新增装机量突破10GW,并在年达到30GW。
国内海上风电具备先天优势,发展潜力大。相比陆上风电已经实现平价,国内海上风电目前度电成本仍然偏高,但具备先天优势,比如海上风力资源丰富、发电效率高、距负荷中心近、土地资源占用小等,因此发展潜力大。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效应促进下,生产成本以及安装维修成本的下降,将有力推动行业的发展。
国补退潮地方补贴力度减弱,或对短期需求产生波动,海风电平价时代将近。为促进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对近海海上风电优惠补贴上网标杆电价为0.85元/度,远高于水利、火力发电的上网电价,鼓励优先开发优质资源。年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提出海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年起新核准海上风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上网电价,并要求所有项目需要在年底前完成并网,逾期不再享受补贴电价,催生了年的海风抢装潮。我国已明确将逐步降低并退出海上风电补贴,在当前海上风电尚未实现“平价上网”的背景下,补贴过渡期政策与成本变化,导致市场短期对海缆需求产生波动。沿海省份工业基础好,用电量与发电量之间的缺口较大,东部沿海五省均为我国电力净输入省份。为缓解用电压力,沿海省份对于建设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方式积极性较高。此外,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实力较强,广东、山东、浙江已出台地方补贴政策。
十四五末国内海风电累积装机有望较年底翻倍。根据《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我国将主要在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山东、辽宁和广西等地区开发海上风电,重点开发7个大型海上风电基地。广东地区位于南海之滨,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开发空间广阔,预计在十四五将新增装机17GW,其中包括了阳江(10GW)、揭阳(3.36GW)、湛江(2.5GW)、惠州(1GW)、汕头(0.94GW)等,为国内新增装机量最多的省份。除广东外,江苏、山东、浙江、福建、辽宁、广西、海南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增海风电装机量均突破3GW,据不完全统计,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装机近60GW,较年底累积装机量26.45GW有显著增长。海上风电行业正在从政策驱动进入市场化需求驱动的发展新阶段。
近期部分沿海城市发布大规模远期海风电建设规划。除省级规划外,各地市规划更为具体,引起市场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