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输送机械 >> 输送机械资源 >> 尹军琪WMS与设备无关的理论与实践
早在年伍强就提出了“WMS与设备无关”的理论,10多年来,大量的实践验证了这一理论的先进性与实用性,这一理论也逐渐为行业所接受。毫无疑问,这一理论的诞生是伍强对物流技术的突破与贡献。今天,我们对此进行一次总结,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理论的具体内容。
01
问题提出的背景
年是中国物流技术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这一年正处在我国物流技术和市场需求爆发的前夜。在此之前,我国物流技术发展已经走过了约30年的发展道路,但一直比较缓慢。直到年,以联想北京厂物流系统为标志的新一代物流系统建成,我国的物流技术才真正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标志性的内容包括: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物流系统;
WMS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系统,与供应链管理系统SAPR/3完成了无缝对接;
以激光测距和PLC控制为标志的新型堆垛机系统诞生;
WCS系统正式加入了指令调度的内容,完成了基于指令的任务调度系统。
应该说,任何一项技术的突破都不是孤立的。在此之前,国内引进了欧洲和日本的物流系统和技术,是促使我国物流技术发生变革的基础。在昆明卷烟厂、杭州卷烟厂引进的物流技术,给其它行业做了很好的示范。
在此之前,WMS系统还没有正式的名称,国外的商业化软件也还处于研发初期,至少还没有引入到国内。物流系统无论是系统的规模还是自动化水平,都还处于初级阶段。WMS作为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其功能也受到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限制,尤其是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还较低,系统间的连接并不十分普遍。因此,解决信息孤岛成为当时的主要需求之一,WMS的定制化程度非常高。
随着自动化物流技术的不断升级,系统规模和复杂性也逐渐提升,WMS与设备的联动变得十分重要。但这一时期的系统是一种紧耦合的系统,即WMS与自动化系统呈现的是一种紧耦合状态,WMS的定制化更加加剧了这一现象。而在实践中,有两个问题成为人们颇为头疼的问题:其一是WMS的可复制性和可维护性。由于WMS的高度定制化,使得本身的标准化很差,系统的可复制性和可维护性也变得很差,直接推高了系统的成本,当时从国外引进的WMS往往报价达到数千万元人民币(含实施费),这显然是用户无法接受的;其二是WMS与自动化系统的接口责任划分问题变得十分突出。由于人才的极度短缺,计算机软件人员对于自动化物流系统知之甚少,而从事物流装备研究开发的工程师则对于计算机软件不太了解,往往造成这两个系统之间的接口变得非常困难,直到今天,这一状况仍然没有根本解决。这就导致系统的稳定性非常差,一旦故障发生,责任很难界定,软件的人说是硬件的问题,硬件的说是软件的问题。往往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去彻底解决问题。
02
WMS的基本功能
尽管今天的WMS功能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有关WMS的核心内容还是最初定义的几个部分。其中包括用户管理、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货位管理、入库管理、拣配管理、包装管理、集货管理、发货管理、盘点管理、补货管理、退货管理、越库管理、报表管理、日志管理等。今天的WMS的功能主要是增加了一些订单管理和可视化的内容,更多的变化主要是业务的变化,如系统变得更加复杂,规模更加庞大,SKU更多,订单更多(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影响),存储类型也变得更多,新型设备和存储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以及业务流程的改变等。
自动化立体库与普通操作仓库的最大区别,从WMS角度来说,是其货位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有根本差异。一个普通人工操作的仓库,其货位管理是静态的(当然,现在也变成动态的了),因此,无需对货物分布,作业指令分布做过多的考虑。现在的经验告诉我们,动态货位管理策略的确定在满足客户需求和提升效率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实,从WMS与自动化执行系统(Automatedexecutionsystem,AES)--AS/RS、分拣机、输送机、AGV、KIVA、机械手、包装机等的交互来看,WMS产生指令任务,自动化系统执行这些指令,并返回执行的结果。通常情况下,WMS的指令被执行时,并不需要进行转换,但也有例外,在一些自动化系统中,为了提升效率,对于WMS的指令存在处理的可能,如合并、删除等,这增加了WMS的难度。作为一个软件工程师来说,对物流的执行过程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除非他非常好学,经常深入现场调研,否则他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些操作。
对于一个WMS系统的工程师来说,理解自动化系统实在是太难了。这是两个世界的对话:对WMS系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