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输送机械 >> 输送机械发展 >> 科技台湾人教我们用机械履带输送出既有
整理包装生产线上的金针菇;图为传送带的金针菇进入包装车间。
长长的传送带上开满一罐罐洁白的菇花,有节律地流向包装工作台,经机械截根后,变成一袋袋美丽的商品菇。日前,在兴化禾旺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目睹了这一场景。
金针菇是从多米外的育菇房传送出来的,每天约6万瓶,每瓶约克,累计18吨。
禾旺食用菌基地位于大营镇,占地亩,由台商汤秀龙、汤东桦父子投资万元建设。汤秀龙是台湾食用菌行业的领军人物,20年前在上海奉贤工业园区创办了金针菇工厂,开创了大陆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先河。去年6月兴化禾旺投产后,他便将上海奉贤金针菇工厂撤到大营。
“公司现在的生产模式,比原先在上海的工厂更先进,实现从接种到出菇全程‘不落地’,不仅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效益还大大提升。”禾旺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林义兴说。
生产基地上,标准化厂房代替了传统的出菇棚,厂房内温度和湿度全部智能化控制,一条机械履带贯穿金针菇生长始终。
无菌接种室里,一个巨大的发酵罐储存着液体菌种,当机械履带将塑料罐装的培养基运送到发酵罐边时,几只“铁爪”迅速将液体菌种注入培养基,全部过程只需几秒钟。接种后的塑料罐随着机械履带被送到养菌室,整齐地码放在金属架上。养菌室温度控制在18摄氏度左右,27天后菌丝长满,便传送到洗菌线,去除罐面上的老菌层,然后传送到出菇室长菇,最后出菇进入市场。
据介绍,菌丝在出菇室栽培需27天左右,温控在4至10摄氏度,每个生长阶段的温度都不一样。
林义兴说,过去金针菇接种都是人工将固体菌种一点一点刮下来,再放进培养基中。这种传统方式制种周期较长,在培养期间还存在隐性污染的可能。此外,由于菌龄偏长,接种后萌发不一致,固体菌种接种点附近常有熟化现象,而且,因接种块菌龄不匀,往往导致栽培袋菌丝生长参差不齐,不能实现工厂化生产。该公司运用的还原型液体菌种技术,将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菌丝块粉碎、无菌水稀释后做成液态菌种,它最大的特点是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且接种到培养基内有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菌快等优点,尤其适合大规模工厂化应用。
目前,禾旺公司建有现代智能化出菇室64间,配备有温控、湿控、气控等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和全自动流水生产线,已实现全年、全自动生产金针菇。
据了解,金针菇又被称为“益智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保健作用。金针菇的生产原料,主要为农业废弃物的玉米芯、棉籽壳、稻糠、麦麸等。
本报记者顾日升通讯员陆玉花
点击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