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机械

战争史斯大林格勒成了希特勒伤心之地第

发布时间:2023/3/12 17:05:21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在年4月5日签署的第41号指令里,希特勒宣称:“敌人人力和物力都已遭受了巨大损失。在取得了表面上的初期胜利后,敌人为了扩大战果,在冬季攻势中已经耗尽了计划用于稍后军事行动的大部分后备力量。”基于这种错误的观念,希特勒制定了德军在即将开始的代号为“蓝色行动”的夏季攻势中的目标。他要求经过调整现已达个师的德军一举歼灭苏军最后的残存部队,并尽可能多地夺取德国战争经济赖以生存的重要原材料资源。

德军所有可用的力量将集中用于南部地区。其任务首先是歼灭顿河沿岸的苏军,之后挥师北上夺取斯大林格勒。然后再以联合攻击行动征服高加索主要产油区。最后,德军将夺取穿越高加索山脉的各个关口,控制通往中东的道路。

顿河和伏尔加河

为了便于监控战役的下一阶段进程,希特勒将他的司令部搬到了乌克兰的文尼察。南方集团军群被重新命名为B集团军群,包括第2、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匈牙利第3集团军。他们将奉命向顿河大弯曲部进军,然后进攻伏尔加河沿岸的斯大林格勒。

德军钳形机动的另一支部队是新组建的A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由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17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组成。

两个集团军群将在伏尔加河西部的草原地带实现会合。通过此次机动,德军希望再次对苏军实施大围歼。在消灭苏联集团军主力后,A集团军群将迅速向东南挺进,抢占苏联油田。

6月28日,德军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开始了。B集团军群在被召回的博克陆军元帅的率领下,从千米的宽大正面上发起了攻击,担任先头部队的是霍斯将军率领的第3装甲集团军。保卢斯率领的第6集团军也在南部发起进攻,从而使战线向南延伸了约80千米。两天以后,A集团军群在李斯特将军的率领下突破顿涅茨盆地弯曲处,并向南推进到普罗里塔斯卡亚和高加索。攻击行动十分成功。

7月3日,霍斯已经占领了沃罗涅日。但是,这样的进展速度还不能使希特勒满意,他用冯·魏克斯取代了博克来指挥作战。随后,B集团军群沿着顿涅茨河走廊向下行进,与向罗斯托夫推进的李斯特的装甲部队会合。德军轻易取得胜利的时代似乎又回来了。

一个德军高射炮组正在掩护步兵部队向高加索地区推进。由于苏联游击队经常袭击德军的交通线,照片中的这种武器在对付空中飞机的同时,还经常用来对付地面的目标。

苏军被轻蔑地扫到一边。几个月来第一次,地面开始适宜于德军进行规模宏大、势不可挡的机动行动。数百英里开阔的庄稼地和草原上为德军大规模的装甲军团提供了极好的发挥空间。人们从数英里之外就可以看到德军的推进:燃烧的村庄上冒起的烟雾,数以千计的重型车辆扬起的尘土,似乎预示着强大德军的推进不可抗拒。

虽然德国国防军以庞大的机械化军团著称于世,但实际上,在苏联作战的大部分部队是步兵,他们在漫无边际的俄罗斯平原上走过了数不清的道路。

然而,此时希特勒的野心变得过于膨胀。他认为苏联气数将尽,只须再来一次更为彻底的胜利就可使大厦倾覆。7月13日,希特勒命令霍斯的装甲部队向东南方向迂回,与正在罗斯托夫进行激烈巷战的A集团军群的坦克部队会合,以期再次对苏军实施大包围。7月23日,罗斯托夫失陷,但德军并未获得所希望的战利品。斯大林最终懂得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道理,他允许元帅们回撤部队,以免被包围。

在同一天,希特勒下达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指令。有人认为,正是这一指令断送了德国东线的作战,也成为希特勒帝国命运的转折点。由于完全低估了苏联红军的实力,希特勒改变了德军两个集团军群的作战计划。一反原定的先取斯大林格勒后取高加索的计划,他选择了同时夺取这两个战略目标。更进一步的错误是他灾难性地减少了进行这两次军事行动所需的部队。他将战略预备队分派到四个方向上:第9和第11装甲师配属冯·克鲁格将军,“大德意志”师被派往中央集团军群,党卫军警卫旗队被派往法国,而原定参加挺进高加索行动的第11集团军也停步不前。

推迟前进

到了此时,所有的事情似乎仍在按照希特勒预计的路线进行着。在此次穿越开阔平原向伏尔加河推进的轻率行动中,充当先头部队的是第6集团军。这是一支经验丰富的部队,曾在冯·赖歇瑙将军的领导下参加了波兰和法国战役。冯·赖歇瑙是希特勒在德国国防军里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犹分子,他认为屠杀“亚洲劣等民族”是德国士兵的“历史使命”,这些好战的言论深得希特勒的赏识。年12月,希特勒在解除了冯·龙德施泰特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权后,便将南方集团军群交给了冯·赖歇瑙指挥。然而,赖歇瑙在升任陆军元帅后不久便突发疾病死亡,但他的影响已深深地留在他领导了两年的第6集团军中:在向东推进的途中,第6集团军所到之处全部沦为废墟。

在冯·克莱斯特和霍斯两支装甲部队同时到达了顿涅茨盆地的交叉口后,道路开始拥挤,德军在交通管制方面出现了混乱。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克莱斯特认为根本没有向高加索地区派遣另外一支装甲集团军的必要。为了证明这一点,在渡河之后他加快了本部推进的速度,并迅速夺取了普罗里塔斯卡亚。

但是在北部,德军已经停止了推进的步伐。冯·魏克斯率领的部队中只有第6集团军突破了守卫斯大林格勒道路的苏军部队。他被迫推迟前进,等待意大利第8集团军的到来,况且油料的缺乏也使他无法在一次行动中将全部装甲部队投入使用。希特勒变得宽厚起来,并意识到霍斯的装甲部队在顿河南部过于拥挤的道路上弊多利少,于是,在7月30日将这些部队重新划归B集团军群。

此时,霍斯的部队已推进到了齐姆良斯克以南千米处,苏军也派出强大兵力阻止他与保卢斯会合。北上途中,霍斯的装甲部队在艰苦的消耗战中损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锐气大挫。

德军的夏季攻势兵分两路,进展非常顺利,其中一路突向高加索及其重要的油田地区,另一路直指斯大林格勒。

苏军停止退却

8月23日,德军第6集团军抵达伏尔加河沿岸。尽管遭到了苏军的猛烈反击,德军还是在斯大林格勒上游建立起了防线。当晚,斯大林格勒遭到了德军的狂轰滥炸,使人不禁再次想起了伦敦大轰炸。德军投下了大量燃烧弹,城内木制建筑物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场面十分悲壮。德军开始谋划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但事实证明,苏联守卫军的防御准备充分,要夺取斯大林格勒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

8月底,保卢斯将军指挥的德国第6集团军抵达伏尔加河河畔的斯大林格勒。德国最高统帅部认为斯大林格勒将会很快失守,但是苏联守军顽强抵抗,他们坚守着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使德国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A集团军群的推进一直非常顺利。德军士兵们在忍受了6个月的-30℃的冬季低温之后,此时身处库班干草原,而这里的气温即使是在阴凉处也高达40℃。在第1装甲集团军的坦克内部,温度高得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李斯特最为担忧的还是补给问题。在前线进攻的26个师前进方向不一,有的向西南推进,有的向南,还有的向东南,要全部满足其需要是不可能的。进攻方向太多,以至于克莱斯特大将开玩笑说,“我们前无敌人,后无补给!”Ju52运输机空投的简便油桶必须靠骆驼才能运送到装甲部队手里。

不良的地形不仅减缓了作战部队推进的速度,也为补给带来了困难。道路就像是盛满尘土的河流,而且宽得无边无际。然而,纳粹党卫军“维京师”(也称为“海盗师”)还是于8月初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之下逼近了库班河。8月9日,罗夫集团军群,即由理查德·罗夫将军指挥的第17集团军和第3罗马尼亚集团军,同时占领了亚速海沿岸的叶伊斯克港口、库班河上的克拉斯诺瓦及正在被烧毁的石油城迈科普。迈科普的油井遭到了彻底的破坏,直到大战结束4年以后才恢复使用。

一名士兵负责警戒,他的伙伴们在抓紧时间进餐。

也是在8月9日这一天,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占领了位于北高加索山脉丘陵地带底部的城镇佩第戈斯卡,并开始向阿斯特拉罕方向派出前哨部队。8月21日,德军精锐的第1和第4山地步兵团派出的小分队将纳粹党党旗插到了米高的厄尔布鲁士山顶峰,第49山地军的其他部队则继续向前,进入了环绕格鲁吉亚苏呼米地区的亚热带森林。在高加索山脉东侧,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前进道路上只剩下捷列克河这最后一道障碍了。

终于,德军的攻势达到了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所谓的“下降点”。克劳塞维茨认为,自下降点后,部队损耗将逐渐超过最初的动力和能量。苏联人的抵抗越来越猛烈,而此时的德军距最近的军需站也已达数百千米。两军展开了殊死竞赛,双方都在加速输送弹药、油料、零部件和更多的士兵——前线总是需要更多的士兵——以便在因天气原因导致战役自然中止之前,为最后一次决战作准备。

希特勒对德军进展缓慢大为光火,他解除了李斯特的指挥权并亲自指挥作战。然而,希特勒引以为豪的天才和活力并不能使情况有什么改观。事后看来,似乎希特勒是在企图做不可能的事情。与此同时,斯大林也因刻赤失利后一系列的后退而极为震惊,于7月28日发布了一道著名的命令:“我们每退让一寸土地,敌人便增强一分,我们的国家防御则削弱一分。如果我们不能停止退却,我们将失去我们的粮食、油料、金属、作坊、工厂和铁路。因此,是该停止退却的时候了:绝不能后退一步!”

斯大林格勒会战

这道命令在斯大林格勒产生了预期的效果。斯大林格勒市有50万居民,许多平民百姓都走出家门,帮助挖掘战壕和反坦克沟壕。然而,这并非德国人唯一的烦恼。斯大林格勒市沿伏尔加河绵延超过30千米,在某些地方,城市的最西端距河岸超过8千米,而这些地理方面的情况,德国情报部门却没有通报给参战部队。

年秋季,斯大林格勒郊区,德军机枪小组的士兵躲在一堵墙后面准备攻击。在战役的这一阶段,斯大林格勒的许多房屋仍然是完好的。

奇袭制胜的时机已经过去了。保卢斯拼凑起来的进攻毫无取胜的可能,除非敌人是一支士气极其低落的败军。从双方展开极其艰苦的第一场巷战开始,德国人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苏联人已出人预料地恢复了战斗力。

9月16日,德军第4航空队司令冯·里希特霍芬将军在日记中写道:“只需再加一把劲儿,用不了两天,这座城市就要被攻克了。”没过一星期,他比较客观地写道:“9月份第二次日记。城内的进展令人失望的缓慢。这样下去,第6集团军永远也完成不了任务。”

苏军士兵在爱国宣传的鼓舞下,正在顽强地战斗着。他们身处的这种作战环境很适宜发挥他们的自然才干,缺少装甲武器和机动力已经无关紧要。他们躲藏在碎石堆里战斗,藏匿于漆黑一团的被烧坏的办公室地下室里战斗,在荒凉的街区两边的矮墙后面战斗,他们为斯大林格勒的每一条大街、每一条小巷的每一寸土地奋战着。

在这里,装甲车辆毫无用武之地,只能在它们自己造成的城市废墟上爬行。它们看不到藏匿起来的敌人,只能被动挨打,它们在液体燃烧剂的爆炸声中趋于毁灭,或者它们的履带被手榴弹所击毁。无法移动的装甲车辆实际上毫无防御能力。一旦坦克停步不前,躲在坦克后面寻求保护的德军步兵就会遭到机枪火力的攻击。

在柏林,希特勒已经在宣布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并尽可能多地将增援部队派往这座人间地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联人只是投入了足以拖住德军并能经受住德军全力进攻的部队。与此同时,苏军秘密地保留了大批人员和装备,说明这支部队另有图谋。

11月19日,苏军预备队终于开始行动了。德国第6集团军在连续6轮的大规模进攻无果后疲惫不堪,不得不进入恢复阶段。当苏军从斯大林格勒的南部和北部发起大规模弹幕射击时,德军几乎惊呆了。红军终于吸取了有关“闪电战”的经验。这一次红军的进攻是从德军防线最薄弱的部分——保卢斯防守稀疏的侧翼——开始的,负责保护其侧翼的是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军队。斯大林格勒会战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加惨烈的阶段。保卢斯将军原以为斯大林格勒已处于掌握之中,然而,当他收到侧翼守护部队的告急报告时,他的自信心被粉碎了。苏军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发起攻击。

在北部,苏军一波又一波的大规模装甲集群,在大批飞机和火炮的支援下,正在吞噬着德军部队。11月20日,苏军在南部也展开了进攻,并取得了与北部相同的效果。至11月23日,苏军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大约30万名轴心国士兵陷入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

保卢斯焦虑不安地向上级告急,第6集团军的食品仅够维持一周,油料和弹药严重短缺。保卢斯的高级指挥官们请求下令突围,但保卢斯的上级冯·曼施泰因元帅拒绝采纳。希特勒要求德军必须坚守斯大林格勒要塞,等待援军。这里用“要塞”这个词语是不确切的,容易让人误解。德军部队根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防御工事,他们所依靠的只不过是用剩余的炸药在冰冻的土地上炸出的一些地洞而已。

气温仍在无情地下降,大风雪席卷了西伯利亚大草原。第6集团军的官兵们蜷缩在地下掩体内度日如年,焦急地等待着援军的到来。作战部队每天定量配给的口粮已经减少到了克马肉和克面包。辅助支援部队的口粮还要减半,处于包围圈内的苏军战俘根本就没有食品可吃。然而,普通的德国士兵却仍然固执地相信希特勒将会使他们逃脱险境。曼施泰因的解救行动失败了。

12月12日,他派出霍斯率军冲击苏军防线,企图杀开一条通道。经过一周的苦战,霍斯的装甲军已经接近了被围的德军,在夜间已经可以看到远处包围圈内照明弹升起和降落时的光芒。然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西北部沿着奇尔河对意大利和罗马尼亚集团军发起了攻击,取得了重大突破,霍斯的救援部队被迫转向应付新的威胁。第6集团军就这样被遗弃了。1月份,斯大林下令歼灭包围圈内的敌军,苏军以闪击行动突进斯大林格勒的西部围廊。

2.5万名德军伤病员只有一小部分被救走,更多的士兵因冻疮和伤口腐烂而死掉,麻醉剂之类的常用药物都已用尽。1月11日以后,伤病员已经没有食物了。这时,希特勒将保卢斯的军衔晋升为大将,继而升为元帅,希望他能够自杀殉国,维持德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元帅被活捉的声誉。但是,保卢斯拒绝自杀,于1月30日率残部向苏军投降。少量德军突围逃到了西伯利亚草原,他们不时地被德国空军侦察机发现。然而,没有一架能够将他们安全救回德军阵营。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的德军俘虏都被运到了气候条件最为恶劣的后方,他们中很少有人能够活着走出战俘营。

在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的30万名德军士兵中,只有9.1万人幸存并向苏军投降,大约一半人在春季来临之前就死去了。在苏联战俘营里活下来的只有人,许多人一直被关押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释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7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