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机械
白癜风症状都有哪些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6.html

工作面只闻机器响,不见采煤人;机器人协同作业,让职工告别苦脏累险岗位;随处可见的高清摄像头配合井上下万兆环网架起信息传输“时空隧道”……

工作越来越轻松、操作越来越简单。柠条塔矿业公司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数字化少人、智能化无人的进程中,让产业工人告别“大老粗”走向“高精尖”。

操作工变身“云管家”

走进柠条塔矿业公司S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只有机器轰鸣,没有人员忙碌,割煤、推溜、移架、传送,一气呵成。综采三工区职工郭强坐在在百米之外的集控室内,镇定自如。“一个按钮,动动手指头就把煤采了!”郭强骄傲地说,“这要搁在前两年,想都不敢想”。

别看郭强只是个90后,却是该公司综采三工区的一名采煤老把式,在工作面摸爬滚打10多年,亲眼见证了采煤工艺从综采到智采的变化。以前,生产班大概有15个人要围着工作面转。现在只需7人左右,就能控制,郭强说。

减下来的人去了哪?该公司在采掘一线实行大工区改制,推进定编定员定岗工作,将三个综采工区由百人规模缩减至65人,富余的采掘一线人员,经个人同意专业培训后,流转至生产准备工区,地面等辅助单位。留下来的郭强和他的同事们纷纷化身“云管家”或巡检工。

不仅仅是采掘一线,受益的还有井下二线单位。赵强年参加工作,最初负责井下S工作面辅运巷的排水工作。“近米的巷道,30多台水泵,全靠人力脚力排水,每班来回徒步近10公里。”赵强说。

现如今,不论是零散单体水泵、还是井下主水泵房,全部实现了智能化联动启停,20多人直接转岗为检修人员。其中赵强等5人成为操控员,每天只需在地面集控台前轻点鼠标按钮,就能调度整个矿井的配水系统。

另外,该公司还即将建成涵盖采煤、掘进、供电、通风、洗选、智慧园区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大楼,全力构建智慧化矿山“大调度”格局。届时,会有更多的职工由“黑领”变“白领”。

人人化身“创客大咖”

随着智能化建设的加速推进,职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传统岗位减少了,如何盘活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该公司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抓项目、兑薪酬、强转化五个步骤,构建了全员双创“五步法”体系,旨在让有想法、有创意、肯钻研的职工聚集起来,着力破解智能化建设过程中的“卡脖子”难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

今年,该公司全面升级了创客基地,打造了“再制造智能化工厂”,建成了“智能化采掘创新工作室”,让工作室的数量增加到5个,搭建了全面系统的硬核创新平台。

井下S运煤皮带和带式输送机属不同厂家,两个系统不能兼容,需要专门设置一名岗位工进行联动操作,该公司掘进三工区杨小鹏主创的“带式输送机远程控制系统”解决了这一难题,实现了多部皮带一键启停、减人增效。

无独有偶,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黄彦德,依托“智能化采掘创新工作室”,与高校专家联合攻关《基于PID算法和矩阵算法下的三维地质采煤工艺研究与应用》这一课题,着力解决地质变化对智能化采煤的深层次影响。

走进该公司,随时随地都能看得见“双创”成果。小者,脑筋稍一转弯,就可带来工作的方便,省时省力;中者,改造发明,修废利旧,节能节材,提效增产;大者,针对生产瓶颈研究攻关,动辄带来大额利润。

“我们每年都会设立万元的创新薪酬奖励,谁有本事谁拿走”,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贺明利说。该公司构建了以“岗位基本工资+岗位绩效薪酬+岗位创客创新薪酬+特别奖励薪酬”为核心的薪酬激励机制,最大限度鼓励员工不断创新。

今年前三季度,职工共申报各类创客项目项,其中评优项目项,累计解决生产难题条,产生经济效益.88万元,为职工兑现创客薪酬余万元,真正形成了“事事可创新,人人能创新”的良好生态。

岗位工解绑变“匠才”

走进该公司井下变电所,只见门上都挂了电子锁,透过风窗向里观望,轨道巡检机器人正在伸着“脖子”,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5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