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机械

关于蛟河煤矿,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发布时间:2023/6/4 13:48:05   

蛟河煤田自年开采,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年蛟河煤矿宣布破产。

蛟河煤矿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落煤方式有炮采、机采;支护形式有木戴帽点柱、金属摩擦支柱配铰接顶梁、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采煤方法有走向长臂后退式、走向长臂前进式、刀柱式、巷柱式、房柱式和非正规宽免回采。

现今在蛟河煤田有五家证照齐全的煤矿在生产,有七家建设煤矿,还有一家正在办理采矿手续过程中,这些煤矿企业在煤田内大部分进行复采和残采。

据矿山老人回忆说:以前蛟河煤矿是东北王张学良的私有财产,后被日本人开采了十四年,解放后建立的蛟河煤矿--真是百年蛟矿!

年“八。一五”光复后,到年,蛟河煤矿为解放后恢复时期。年人民解放军来到奶子山,成立了蛟河矿务局。当时党派纪正夫担任局长。刚解放不久国民党军队打到拉法、新站,离奶子山只有20多公里,党做了战略撤退。为防备万一敌人打到蛟河矿机器受到破坏,把矿里能运走的机器设备尽量运到了后方。拉法、新站的国民党的军队很快被人民解放军打退了,党又派刘枫来矿任矿长,当时任务一是实行民主改革,斗把头彻底消灭封建制度,使矿工成为了矿山的真正主人。二是恢复生产。当时正是解放战争阶段据说当时矿上老艰苦啦,但是我们的前辈们做了主人,干劲十足,克服困难生产煤炭支援解放战争。

年蛟河矿有三坑、五坑、九坑、一坑、二坑恢复生产,又新建了个八坑、十坑苇塘坑。

文革前夕蛟河煤矿的生产井口有:奶子山立井,下盘井和七井均在前窑;后窑有三井,四井,五井,乌林立井(含一斜井)。还记得担任各井口的技术井长是:李柏奎、汪凤春、孙凤廉、林凤和、韩先勺等人。

文化大革命后,蛟矿产量急剧衰减,吴志惠提出十年不破百万吨,但规律不饶人,想不破毕竟是人的一厢情愿,没过三年蛟矿产量就下降到百万以下,到孙凤廉、刘志民接手,颓势日显,矿区进入了经济与生活的双衰退期。蛟河煤矿这个耄耋老人终于再也无法承受七万矿山儿女的衣食重负,进入了极其困难的时期!

奶子山前窑农民老王是年从山东来蛟河的。来蛟河那年,山东大旱,民不聊生。耳闻东边喇叭沟(现在蛟河、舒兰、敦化一带)地多人少,靠开荒种地可以生活。吃苦耐劳受尽艰辛,带领妻小一家人与许多乡亲徒步同行历经两个来月,从山东菏泽,搬迁到喇叭沟前窑落户。

到达老爷岭,就看到大荒主杨令、尚天贴出告示:凡在前窑荒片上垦植者,发给垦荒费,并帮助安家。只要下力肯吃苦,不过五年,即可房连间、地连片、五谷丰登、骡马成群、猪鸡满圈...

这个吃不饱穿不暖的老王,看到这张告示心里乐开了花,从此,他带领妻子、儿子开始了辛勤的耕耘。仅过了三年的光景,他就重新盖起了三间房。更可喜的是老王在莳弄地时发现了露头煤。他们一家用这些“黑宝石”烧火、做饭、取暖,也比用木头省事得多,省力得多,燃烧起来要比木头抗劲得多。

一传十,十传百。从河南、河北、山东的农民纷纷跑到前、后窑生活。有了矿产,地主、资本家分外眼红。(光绪三十年),蛟河商会会长李春山,看到开矿是个发财的门道,就筹集了十万元官帖做资本,收买了小地主杨令、尚天的土地,开办元宝矿,设立大柜。

年,在奶子山下发现矿苗

李春山无情的剥削惹怒了当地的农民,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春山被杀害。与此同时,王正南(财东)、孙大胡子(经理)、李三、徐三爷等,在中岗(现在的后窑)设了柜,开了几个小窑。年,车香五在后窑成立了中岗煤矿公司,用三十万元(现大洋)的资本,雇佣了一百二十名工人。

年,高啓明成立了奶子山煤矿有限公司。这样,煤的生产就逐渐扩大起来。

矿工原始方法采煤

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为了进一步掠夺中国的丰富资源,英国汇丰银行的买办迟世复、封建军阀张学良、张作相、杨宇霆、熙洽、鲍督军,还有宋副长官,交涉处(办外交的衙门)的钟处长等人,都投资入股。他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便开始压榨工人工资,添置采煤设备。为了生产上的需要,年,公司通过张学良等封建军阀的势力,从前窑开始修筑了二十华里的专用铁路到蛟河。另外,在当时的三个坑口,也都铺上了小铁路。由于设备增加、运输条件的改善,产量也随之增加了。年,年产只有吨,年,年产增加到吨,到年,达到吨。工人数目也增加到八百多人。

日寇侵略蛟河煤矿

年,9月18日,日本强盗闯进了东北。

年3月1日,日寇架起了木头牌位--满洲国。

年3月20日,小鬼子成立了奶子山炭矿;年小日本只用二十五万元强买了中岗煤矿。

日寇为满足战争需要,更加疯狂的掠夺煤炭资源并要求产量翻番,最高的年,达到一百四十七万六千三百吨。仅仅十年来,年产净增加二百五十多倍(据年东北国营煤炭监统计数字),掠夺情况如何,可以想见。

日寇把蛟矿煤炭在大连装车准备运回国内

时光飞逝,从年--年,不管日本帝国主义怎样压榨,蛟河煤矿工人的斗争没有一天停止过。

矿工巧用计炸毁日本人的造煤机

“特殊工人”(共产党)在斗争

“八一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矿工跳出人间地狱。结束了亡国奴生活。矿工们头上两座大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倒塌了。

本文整理自蛟河煤矿百年纪实

蛟河的“少帅府”

张学良十分热衷蛟河煤矿投资。年,张学良会同与英国汇丰银行买办迟世复等人,修建了由蛟河至前窑,一条十公里铁路专用线。

年,张学良修建由蛟河大东至煤矿10公里专用的铁路

转年,吉林督军(省长)张作相,为了进一步拉拢“侄儿”张学良,在蛟河镇长安街永安路9号修建一座占地四亩左右的四合院落式的“少帅府”。修府目的是让少帅来蛟矿检查工作下榻之用。

“少帅府”内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进了蛟河,作为战利品,此府成了日本殖民者统治蛟河人民的首脑机关--日本驻蛟河领事馆。“八一五”东北光复后,此房作为敌产收归国有,成了公安局办公地址。可惜最后,这么好的一处蛟河建筑,在文革中被毁坏了。

日本统治时期,为麻痹中国人,掠夺中国财富,公开允许纵容吸毒。据年统计,蛟河、奶子山、新站三地,就有十三家烟馆:“腾蛟阁”、“海北天”、“别有天”等;其中奶子山有“协和轩”、“同乐天”。全县吸毒人数约有近人。

在奶子山“协和轩”吸烟的煤矿老板的女人

1.新中国建立前夕和社会主义过渡阶段

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被日本统治和掠夺长达13年之久的蛟河煤田又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怀抱。

年3月,中国共产党牡丹江民主政府接收了蛟河矿区,成立了蛟河矿务局,配纪正夫统治担任矿务局局长。同年10月,国民党军队打到了拉法、新站一带,因战事紧张,矿区大部分设备转移,整个矿区停止了生产。

年5月,回复生产工作。

由于全国局势还不稳定,蛟河煤矿的隶属关系和内部设置频繁变化。

年1月,蛟河煤矿归东北煤炭管理局第三矿务局领导,更名为“东北煤炭管理局第三矿务局第一矿”,对原矿的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井口由原来的四个增至八个。

年3月,东北煤炭管理局决定成立“蛟河矿务局”,局址设在蛟河镇,将蛟河煤矿、老头沟煤矿、营城煤矿划归蛟河矿务局管辖。在蛟河煤矿隶属蛟河矿务局后,蛟河煤矿公开建立党组织,成立了党的总支委员会。

年,蛟河煤矿由八个井口减少到三个,10月,矿务局决定撤销蛟河煤矿,把蛟河煤矿所有机构合并于局。

年,新成立的矿党委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2.大跃进年代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年6月24日,蛟河矿务局撤销,蛟河煤矿直接隶属于吉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11月15日,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蛟河煤矿与奶子山公社、奶子山镇、贸易公司等合并,成立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政企社合一的“蛟河煤矿人民公社”。

年3月,政企社分离,蛟河煤矿人民公社撤销,成立蛟河矿区人民公社,重新恢复蛟河煤矿建制,蛟河煤矿党政组织机构重新建立。

年--年这一时期,蛟河煤矿两个设计能力为年产煤30万吨的乌林立井和奶子山立井,先后于年、年投入生产。

3.文化大革命时期

年,在蛟河煤矿,共有人被冤假错案所折磨,其中矿级干部13人,科级干部56人,一般干部人,另有人收到株连。全矿各单位共设监号个,打人刑具30多种,被刑讯毒打者人,其中致死28人,致残23人。

年8月20日,蛟河煤矿革命委员会成立。

从年开始,蛟河煤矿先后成立了第三中学、第四中学和第八小学,建成了七O一厂(化工厂前身);成立了蛟河煤矿运输队(运输科前身),建成了蛟河煤矿机械厂;组建了蛟河煤矿开发珲春煤田指挥部和中共蛟河煤矿珲春矿区建设指挥部委员会;成立了蛟河煤矿供电所等等。

--年,蛟河煤矿先后组织八批、共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改革开放以后

从--年,全矿共新建职工住宅多平方米,职工住宅大修00多平方米,同时新建四中教学楼一幢,面积平方米;新建三中教学楼平方米;扩建托儿所平方米;新建蛟河煤矿瘫痪疗养所平方米;新建前窑文化馆和西山浴池;新建乌林卫生所面积平方米;新安自来水管路米,使户职工吃上了自来水;新的化工厂厂房建设完毕并投入生产;矿区主要街道和前窑至后窑公路铺设了油渣路面,改善了交通条件;广播站增设了50瓦电视转播台一座。成立于年末的劳动服务公司,努力发展新厂点,几年里,共安置待业青年和返城知青多人。

蛟河煤矿街路图

七十年代蛟河煤炭工业学校校门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机电厂大门

年3月24日,蛟河煤矿成立了多种经营公司,具体负责发展第三产业。但多种经营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远远抵不住老矿煤炭资源逐年减少的趋势。百年老矿发展步履艰难的状况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年,蛟河煤矿又恢复了以往的承包经营方式。

年春,经国家煤炭部批准,煤炭资源已经濒临枯竭的蛟河煤矿实施了全面转产,但到了年,由于国家煤炭管理体制发生变动,蛟河煤矿全面转产的希望成为泡影,除硅铁厂建成投产外,其余全部废除。

年1月,吉林省煤炭管理局决定,蛟河煤矿从珲春矿务局分离出去,成为煤管局领导下的独立矿。同时,蛟河煤矿步入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的准备阶段,同年5月,蛟河煤矿被国家正式列入破产行列。

年6月,因资源枯竭,扭亏无望,蛟河煤矿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正式进入程序,蛟河煤矿党政组织机构从此退出历史政治舞台,蛟河煤矿的历史使命到此结束。

年6月,蛟河煤矿政策性关闭破产终结。

年新中国成立前后,蛟河煤矿的机械化程度是相当低下的,全矿只有两台绞车和几台水泵,而且残缺不全。采煤、掘进、运输基本上依赖体力劳动。为了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让煤矿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生产效率,年,蛟河矿务局根据东北工业部提出的在国营煤矿争取两、三年内实行新的采煤方法,并局部实行机械化采煤的要求,首先在蛟河煤矿改变落后的采煤方法,实行长壁后退式采煤,用电钻打眼,试用截煤机割槽,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从此,蛟河煤矿的矿工们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迈向了采、掘、运机械化的征程。

机电工人正在进行技术表演

年,推行了爆破装煤;年,在0.6--1.0米薄煤层工作层面试用弯截截装。

年5月,全国煤矿机械化现场会在蛟河煤矿召开,蛟河煤矿在会上介绍了“采掘运”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年以来,有着百年开采历史的蛟河煤矿进入暮年期。

矿工们紧张有序地准备入井

“蛟河大块”是蛟矿人对产地原煤无比自豪的一个称谓,它就像一块块乌黑发亮的金子,给矿山人带来了富足的生活,带来了美好的向往,带来了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所赢得的无上光荣。阳光下“蛟河大块”所折射出的七彩光芒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熠熠生辉。

煤矿,那是男人的天下。掌子面(采煤工作面)是不允许女人出现的。一方面这是个众所周知的重体力活,人在地底下挖煤,脏、累不说,只那份黑暗和恐惧,就不是素以阴柔见长的女子们所能承担得了的--这里是男人的世界。

女工,向来只能被安排到煤矿的辅助工种上,为一线矿工搞服务工作。但是,从知青集体回城那一年起,这个男人的世界里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女矿工的身影,为了抓革命促生产,为了支援大小“会战”,为了介绍工农兵再教育,她们不定期的和男人一样下到生产一线的掌子面,与乌黑的煤块和轰隆的炮声打交道,凭借一腔甘于奉献的赤子之心和巾帼不让须眉的拼搏精神,为蛟河煤矿的辉煌历史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井下采煤的女矿工

蛟河煤田的开发与开采,从年至年经历了年的历史。在这年的岁月中,蛟河煤矿的采煤方法是伴随着祖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

蛟河煤矿采煤方法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年以前,主要采用仓柱式(西瓜灯)采煤法,后来逐步发展到壁式采煤法;年--年,以壁式和刀柱式采煤法为主,逐渐改为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年以后,全矿均普及长壁后退是采煤法。

工人们在长壁后退式工作面采煤

1.日本人的疯狂掠夺

年,日本人在奶子山成立炭矿株式会社,年,修建蛟河至中岗铁路专用9公里,增加煤炭运输量。年,年产煤炭吨。开采的煤炭,大部分由火车运到大连,再由大连海运到日本。一部分由日本人直接销售,另一部分运往兵工厂制造武器,用来屠杀中国人民。

2.用于人民群众生活

计划经济的年代,居民大部分住的是平房,各家各户烧的大部分是蛟河煤。那时节,每年每户按每月发放没票,矿运输部门负责把居民用煤按月送到矿工家中。

3.用于工业生产

进入上世纪50年代,蛟河煤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运往吉林、长春、延边、沈阳等地,近几十个单位,用于工业和民用;60年代,销售地区不断扩大,供给吉林省内“五部一省”所属企业;到70年代,仍然供给吉林、长春、延边地区,吉化公司生产用煤全部来自蛟河煤矿;进入80年代,矿山煤炭资源每况愈下,产量逐年下降,但仍将煤出售到沈阳、老虎台、乌兰浩特、东丰、磐石、汪清等地。

日伪时期的大连港码头,当年蛟河煤就是在这里被运往日本

从经济环境上看,蛟河矿区周围有九个农业屯,其中有三个已经列入采煤工矿区,在矿区已经有地贸商店、粮店、银行、学校、民兵组织,具备工农商学兵各个成分,这是成立人民公社最重要的组织基础。

年11月,在矿区成立“人民公社”,有当时的政治背景时代要求,也有矿业特定的体制因素。同年11月15日--19日,在工人俱乐部召开蛟河煤矿人民公社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到会有名正式代表。

年《蛟河煤矿人民公社简章》

公社成立后,共产主义写作精神进一步发扬,12月10日,这一天是蛟河煤矿人民公社大喜的日子,经过全体社员一昼夜的猛干,全矿日产量达到吨,这个产量超过国家定额计划两倍多,三井、五井都创造了历史最高采煤量。宗希云巨龙采煤队,又号称“老龙王”,已经使用水利化采煤,大显神通,一个原班就采煤吨,创造出班产新纪录。

年矿工家中的陈设

年年产煤量万吨。就是这万吨创造了蛟河煤矿百年历史中,年产煤量的最高值,是空前绝后的数值。正是这在生产生活条件最为恶劣的三年困难时期,年创造的辉煌,直到今天还是被蛟矿人引以为傲的资本!

工人们正在薄煤层工作面艰难地作业

“小摩电车”顾名思义,它的动力来源于电力的转换,有机头牵引,有司机驾驶,类似于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有轨电车。“小摩电车”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运输线。这条运输线长达十几里,南起矿六井,北至乌林立井。还有一条由选煤厂至矿四井。两条运输线把当时矿上产量比较高的矿井紧紧连在一起,把生产出来的煤炭、矿石都运到选煤厂加以处理,然后输送到祖国各地。

小摩电的用途是运输,除了运输煤炭,还有运输上下班工人的任务。在交通不太发达的那个时代,小摩电着实让我们的生活很是方便。

小摩电车是矿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见证了蛟矿的繁荣和发展。虽然小摩电车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所做的贡献却让我们蛟矿人永远不能忘怀,它在我们蛟矿人的心中仍然是引以自豪的。老矿山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蛟矿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1.我喜欢矿上天天发的大面包

2.我喜欢在矿上天天可洗热水澡

3.我喜欢到矿工食堂“造”一顿

矿工正向工作面行进

曾在矿山工作过的老人回忆说:“当年的面包,当年洗热水澡,当年吃食堂的滋味,那滋味不亚于当年刘邦喝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回味。”

矸石山是矿区特有的标志,凡到过矿上的人都知道矿上有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矸石山。说它是矸石山是因为它的形状、高度和山相近从而得名。

矸石山坐落在矿区各地,大小不一,形状迥异,有几十座,唯独以“北大泡子”矸石山出名。矸石山的形成是人类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结果,它见证了蛟河煤矿的发展历程。

随着蛟矿煤炭资源的枯竭,矸石山也不再增多、增大,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矸石山作为生产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而变废为宝,走上了它体现自身价值的道路。

六十年代的蛟河煤矿

蛟河煤矿成为了历史。

一首怀念蛟河煤矿的打油诗在网上广为流传。

这首诗或许出自名人的手笔,或许只是普通市民信手拈来,不论写作背景怎样,我们应该肯定,这首诗来源于真实生活,来源于切身感受。

这首诗如方位图,似照片册,又像立体画,一座座矿井,一个个单位,火热沸腾的工作场面,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有劳作,有农耕,有吃住行,有游玩乐...犹如立体画卷全景视图展现在大家面前,仿佛又把我们带到那久远的十里矿区。

我爱你,蛟河煤矿。

我恋你,十里矿山。

我的根在蛟矿,走到哪里都不忘;

老蛟矿故事多,下面我就说一说:

化工厂坐汽车,沟沟坎坎上下坡。

俱乐部真气派,男女老少谁都爱。

大食堂矿工家,粗粮细作人人夸。

矿医院医术高,打针吃药全报销。

二商店靠道南,身穿蓝褂真清闲。

中粮店人最多,凭本供应粗粮多。

照相馆也不大,就在水楼的脚下。

职工宿舍三层楼,住着光棍和老头。

理发店可真少,剃个头来到处跑。

灯光场有球赛,有男有女人满载。

文化馆农林科,只栽树来不唱歌。

蛟河矿能人多,演过子荣和剑波。

机电厂工人多,车钳铆焊不用说。

选煤厂小摩电,东南西北哪都转。

前窑车队人不多,几台解放在得瑟。

总务科事很多,管吃管住还管喝。

供应科抬小杠,个个都是好榜样。

马车队有老板,送煤送料啥都管。

土建队泥瓦工,每天工作不轻松。

小补修女工多,修门掏炕太啰嗦。

四砖厂出红砖,窑内高温还有烟。

为民饭店可真好,块八角钱吃个饱。

大白楼真可观,里边党政和机关。

煤机厂技术高,直到现在还活着。

大筛子可挺高,就是矸石来撑腰。

奶子山不算高,远看就是两个包。

水楼子挺老高,它是蛟矿老地标。

万宝山是墓地,活人死人都要去。

一商店是高楼,文具百货啥都有。

二商店卖猪肉,人们买肥不要瘦。

贸易公司五个店,保障供给能实现。

一条街百米长,下边邮局和银行。

少流血多流汗,采煤就为把钱赚。

多出煤出好煤,两个立井还有谁。

三O贡献大,全国有名顶呱呱。

三O二出能人,中央委员宗希云。

煤又多煤又好,七个斜井不能少。

菜市场路两边,我种你买吃个鲜。

大公园花真多,动物就在朝阳坡。

不花钱也能看,闲着就来转一转。

有八中有九小,当时学校真不少。

矿一小顶呱呱,教师学生人人夸。

矿二小也不错,前窑地区全包括。

矿三小住高楼,人人都在争上游。

矿四小有点偏,就在蛟矿东北边。

矿五小三井外,缺生少教不见怪。

一、二中建校早,出人头地可不少。

花园里有三中,出了不少排头兵。

矿四中咱不夸,后来居上全靠他。

挑土篮盖高楼,越盖高心越愁。

全矿山不多说,除了上坡就下坡。

上坡多平道少,骑着车子到处跑。

有东山有东屯,前窑西山和西屯。

北窑地和东建,奶子山下一大片。

西窑地和中岗,铁北工业一瓦厂。

六二斜二道沟,房前屋后地垄沟。

大兴区南大坝,矿工都能种庄稼。

新奶建一马路,人多房少不够住。

头道沟老山上,一个外地一铺炕。

小北沟大东屯,住在矿里农村人。

新西山和甲型,住着好房人也能。

简易房受人气,家家户户采煤的。

采煤的人太多,天天上班要坐车。

说是绝也不怪,他住正房你号外。

文革中有倔人,爬大烟囱薛景仁。

坐火车上蛟河,不花钱来乐呵呵。

到蛟河吃冷面,吃完冷面逛商店。

上矿里奔地贸,买双袜子买手套。

接新娘自行车,后边跟随也很多。

一趟房十个桌,吃菜少来喝酒多。

大前门老勤俭,要抽旱烟自己卷。

工作服有点怪,有人穿它真气派。

喇叭裤中山装,上街买菜挎着筐。

小块地也不大,种菜种豆种得杂。

乌林屯大平原,水稻成熟金灿灿。

八字泡水不深,去那游泳真开心。

乌林河水真多,鱼虾蝲蛄任你捉。

吃茄子偷香瓜,北大泡子把鱼抓。

乌林东山小北沟,庄稼不种每年“收”。

粗粮多细粮少,家家都能吃的饱。

孩子多挣钱少,日子过的还算好。

说是好也不赖,住在蛟矿真痛快。

有美女有帅哥,蛟矿故事实在多。

老蛟矿好儿女,我们处处想着你。

蛟矿儿女在四方,心中不忘爹和娘。

蛟河煤矿的教育工作,应该从年说起,这一年是起步年。解放后的矿山到处是欢腾的歌声,到处是喜悦的笑声,最响亮的还是朗朗的读书声。

蛟矿教育科干部与部分优秀教师

年5月起,矿里开办第一期职业业余学校,这是文化翻身运动的开始。

年1月,矿区召开“文教工作会议”,这一年是基础年。

年3月3日,蛟矿党委召开干部动员大会,掀开“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序幕。这一年是发展年。

年5月,全矿扫除青壮年文盲余名,实现了“无盲矿”。

年,吉林省煤炭管理局在蛟河煤矿召开“全省煤炭系统职工教育评比现场会”。

年参加文化培训的学员们

-年,连续两年吉林市政府在蛟河煤矿召开“吉林地区职工教育现场会”,《吉林日报》《吉林教育》多次发表报道,介绍蛟河煤矿职工教育工作经验;吉林人民出版社还就蛟河煤矿职工教育经验出版《蛟河煤矿扫盲经验》一书。

年,被评委吉林省煤炭系统职工教育红旗单位;

年5月,出息吉林省文教“群英会”,被授予“职工教育红旗单位”;

年6月,蛟河煤矿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被授予“全国职工教育红旗单位”,受到国务院的奖励。

年新中国成立后,蛟河煤矿第一座小学建立。地址在西窑地,土坯教室,12个教学班。

年矿决定建小学新校舍,投资5.4万元,学校位置在西山,校舍面积平方米,这所小学是矿区教育新起点,到年,在前窑和矿办院内增加两处分校。学生达到0人。年,此学校正式定名“蛟河煤矿第一小学”,前窑分校定名为“第二小学”。

年,投资17.9万元,建设第三小学。新建立的三小是二层楼房,位置在东山;

年,在五井和乌林沟之间成立第四小学,建平方米校舍。

年,把原矿灯厂的厂房改造成学校,成立第五小学。

年,对前窑业余疗养院改建扩建1平方米,成立第六小学。

年,二次改建矿灯厂平方米,新建平方米,成立第七小学。

年,新建化工厂时,建平方米校舍,成立第八小学。至此全矿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普及了小学教育。

年,教育由地方管理,蛟河县政府在矿区成立第一所中学--蛟河县第三中学(一中在蛟河镇,二中在新站镇)。年9月,蛟河县把学校教育移交给煤矿,这唯一的一所中学改名为蛟河煤矿职工子弟中学。

年,将矿子弟中学改名为“蛟河煤矿职工子弟第一中学”,并在山上(地名)成立了“蛟河煤矿职工子弟第二中学”。

年,成立蛟河煤矿第三中学。年成立蛟河煤矿第四中学。年,在大兴农场成立蛟河煤矿第五中学。年,把四井办公室会议室改造成蛟河煤矿第六中学。年7月22日,将原“第八小学”升格为蛟河煤矿第七中学。年8月,在原四砖厂附近建校平方米,成立蛟河煤矿第八中学。

八所小学、八所中学是蛟河煤矿教育的鼎盛时期,据蛟河煤矿矿志统计,年中小学校学生数为名。

蛟矿一中老师在讲“公开课”

矿教育科组织各种文化体育竞赛,有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召开全矿体育运动大会,底单在矿三中运动场,全矿参赛队六十多个,运动员三千多名。职工组、中学组、小学组,你刚赛完他登场,全矿一万多名职工家属观看比赛,简直成了矿山的重大节日。

参加运动会的检阅队伍

年矿一中的高考升学率为60%,年达到75%,荣登吉林省煤炭系统之首,这一年省煤炭局在蛟矿一中召开现场会,矿一中介绍了办学经验。年,矿一中理科考生李月君,语文成绩97分,名列全省理科考生第一名,升入北京大学。文科考生于瑞兴,数学成绩分,名列全省文科考生第一名,升入南开大学。自年到年,全矿高中毕业生考入全国大中专院校的共有余人。

原矿一中校门

本文来自蛟河在线,还想了解更多蛟河煤矿历史吗?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9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