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输送机械 >> 输送机械介绍 >> 多项指标位居金华市前列永康市工业经济发展
-05-:48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吕高攀
“开局就奔跑,起步就冲刺。”一季度,市经信局抢抓先机,紧扣“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主题主线,全力打好制造产业智能化重塑、特色小微企业园建设、推行“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行动、培育企业做大做强等系列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掀起“对标比拼勇赶超”工作浪潮,鼓起信心、对标榜样、补短路径,进一步把工业经济工作抓深、抓实。
过去三个月,我市工业经济高开高走,各项指标实现“开门红”,工业增加值增速9.2%,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84%,总量居金华各县(市、区)第一。“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永康经验在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年工作会议上分享交流并总结推广。两化融合指数再创新高,全市年两化融合指数为92.90,位列全省一类地区第15位,蝉联金华市各县(市、区)首位,其中,工业应用排名全省第3位。
企业产能呈现爆发式增长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红”
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全自动铝塑膜生产线正开足马力,一卷卷半成品材料陆续成型,随着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引入和应用,道明公司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今年前三个月,该公司营业收入接近3亿元,同比增长23%。尽管如此,道明公司的产能依然无法赶上市场消费扩张的步伐。
“今年,成本和本土化的优势让我们持续做大微棱镜反光膜的市场,实现对3M、艾利、瑞飞等国外品牌的快速替代,撬动了公司整个销售体系的飞速扩张。另外,汽车行业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潜在机会,汽车铝塑膜和反光背心的业务都在持续拓展,未来,单单反光背心的市场空间增量就达到6亿元到9亿元,企业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我们去挖掘。”道明公司董事长胡智彪说。
从传统反光材料产业步入新材料领域,道明公司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创新研发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涉足全新领域,道明公司以项目创新带动产品结构持续调整,多个项目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品牌长期垄断的格局,加快了公司从材料供应商向安全防护解决方案设计及一站式产品组合供应链配套转型的步伐。
道明公司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我市今年工业经济“开门红”的缩影,经过过去几年的沉淀,转型升级的红利正不断释放,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生产智能化赋予我市传统五金产业新的生命,它们成为我市企业挑战新业态的重要筹码。
“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下,我市企业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革命,经济发展的形态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新材料、新工艺的引入带动产品快速完成升级换代,创新研发和工业设计的投入极大提升五金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市经信局局长马海华说。
行业整合推动裂变式发展扶优助强步入“高精尖”
经济开发区重大工业投资项目施工现场,一台台大型挖机正忙个不停,总投资9.29亿元的泊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跑步机项目将落户于此,正在施工的区域正是该公司未来办公区所在。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超过9万㎡,总建筑面积达20万㎡。建成后,泊康公司将引入采用智能化生产技术,购置物联网焊接机器人、数控激光切割机、全自动生产线等设备,形成年产万台物联网智能跑步机的生产能力。整个项目预计年销售收入37亿元,利税6亿多万元。
“在这生产的跑步机将植入我们的核心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智能化控制系统和智能驱动马达,应用阿里物联网的技术,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跑步机可以给用户制定个性化的健身计划。”泊康公司副总经理李峻说。
据悉,该项目预计在今年12月份完成建筑施工,年4月份正式投产。
借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我市企业不断推进项目投资升级,全市上下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不断丰富产业结构,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大”的同时,我市“不放小”,积极培育发展潜力大、后劲强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园建设如火如荼。一季度,我市有2个小微企业园开工建设,在建小微企业园6个。
目前,我市着力推出“六个一”机制,全方位助力小微企业园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小微企业园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小微办人员集中办公制度,明确年度建设目标,并进行镇街区任务分解,组织编制《永康市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市小微企业园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高效运转,到目前已为唐先、龙山、芝英等3个镇(街道、区)小微园建设提供启动资金万元,举办小微企业园建设管理专题培训班,学习温州小微园建设先进经验,提升永康市小微企业园建设一线干部的建设管理能力。
制造模式变革燎原式扩张智能制造解开“发展魔方”
“今年,压铸车间的改造全面完成,初步实现了智能生产,现在整个车间只剩下3名管理人员,能够做到24小时不间断运行。”浙江正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飞鹏说。
走进压铸车间,一股工业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16台压铸机排成两列,中间的轨道上,一台铝水输送机械手正前后“奔走”,给空闲下来的压铸机补充“弹药”。配上全套环保设施后,这里已经完全看不到一点传统压铸的操作模式,整个车间有序整洁。
胡飞鹏介绍,这里每天可以生产0多套各种电动工具的铝合金配件,半成品通过传输履带自动送往精工车间,经过精工处理后的不合格产品以及废弃边角料则通过另外一条线回到熔炼炉,自动化和信息化相结合,车间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今年,我市企业智能化改造全面推开,通过深化ERP、MES等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运用智能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装备,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开展智能车间/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促进企业全业务流程智能化整合,打造了一批示范性的机联网、厂联网、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三锋、王力、步阳、炊大王、千禧龙、安德、哈尔斯、求精热处理、飞剑、飞哲等企业大力开展智能工厂(车间)建设,覆盖有色金属、门业、杯业、炊具、小家电等行业。
行业龙头企业加速智能工厂建设的同时,更多中小企业通过“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的“一企一线”发展战略,加快迈向自动化和信息化生产的步伐。
编辑应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