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输送机械 >> 输送机械介绍 >> 赛博人类我们如何被科技巨头驯养
智能手机、智能手表,还有日渐普及的智能眼镜,电子设备正在成为我们思维和身体的延伸。这无疑是科技发展的伟大构想,但它是否最终会成为一场噩梦?
你不是你,手机才是你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苹果与谷歌的工程师们展开了罕见的合作,以建立能够追踪人群活动去向和互动轨迹的系统,从而确定无症状感染者接触过哪些人群。
这一工具很快就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为世界上多个国家的疾控部门所采用。随着封锁政策的推行,人群之间的互动开始减少,这一工具实用性也大幅下降。在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地区,它也并不能帮助控制传染率。但在某些地区,它确实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带手机出门,这个工具还有效吗?但事实是,现代社会已经假定人们出门必定会携带手机。
这些年来,科技公司都过上了好日子,苹果也不例外。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封锁政策让我们比以往更加依赖电子设备。虽然随着疫情蔓延,众多手机工厂不得不关闭,iPhone12的出货也推迟了一个月,但苹果公司年收入仍创新高,并且稳坐最大上市交易公司宝座。它的市值在年猛增50%,达到惊人的2万亿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47元),这一数字比第二名微软足足高出4千亿美元。很难想象,还会有其他产品能像手机一样,在物理空间上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此亲密,也许只有眼镜或者体内医疗装置的使用频率才会更高。
不知不觉中,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某种“器官”,科技造就了一半人类、一半机器的现状。我们把通讯录、日历和记事本都交给手机“保管”,也不再需要记得有关世界的基础常识,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查询。如果你觉得,实时追踪的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还不足以让人类变成“赛博人类”,那苹果公司接下来的计划可能会让你真正有所体会。
据悉,苹果或于年发布全新智能眼镜,这一产品研发期长达十年,在使用者和真实世界之间加装了一层数码“滤镜”。因为智能眼镜拥有快速拍照功能,此前,已经有人批评这一装置将对他人的隐私产生极大威胁。更深层的问题则是,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影响我们与世界互动的科技?在太晚之前,我们必须找到答案。
智能手表让科幻成真
年,曼弗雷德·E·克莱恩斯(ManfredE.Clynes)和内森·S·克莱恩(NathanS.Kline)提出了“赛博器官”(cyberneticorganism,缩写为cyborg)及“赛博人类”的概念。对于太空飞行的研究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将机械部件与人体融合,以帮助人类适应各种环境。当时,这一概念主要着眼于医疗领域,比如两人计划在人体内植入输送泵,能够自动将药物送至所需部位。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作家们开始构思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赛博朋克。美国科幻小说作家、未来学家布鲁斯·斯特林(BruceSterling)笑称:“那是我们当时想象力的极限。”他主编的作品集《镜影》(Mirrorshades)在此后很多年都是赛博朋克代表作。将电脑芯片、机械手臂或者铬合金牙齿植入动物体内,这些当然都是赛博朋克的通用手法,但斯特林表示,现实远没有这么简单。他指出,这些移植部件并不能“适配生物”,会产生严重的排异反应。
当科幻小说还在依循《黑客帝国》这种血肉之躯里加入金属部件的老路子时,现实中的科技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如果你谈论的是年的赛博人类,”斯特林说:“那就看看苹果智能手表吧,它已经具备了医学检测的功能。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它可能就是最先知道的。”
刚刚问世时,苹果手表并未受到如此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