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输送机械 >> 输送机械发展 >> 全国1952院系调整之五西安交大上海交
交通大学
这是一所历经坎坷的大学,贯穿了中国现代教育史,全盛时期,包含了现在的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交大,西南交大,和台湾省国立交通大学(本篇重点将放在上海交到与西安交大这两所学校身上)。年盛怀宣创办南洋公学,是早期三大留美培训学校之一;同年,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设立,这两所学校便是国立交通大学的最早源头。
西安交大校门
上海交大校门
交通大学从年到年经历了大大小小八次院系调整,十年八次~~抗战八年都打完了~~其中前期影响比较大有两次。第一次是年,由当时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操刀,校内院系调整不说了,只说调整出去的吧,纺织系与上海纺织工学院合并成立华东纺织工学院,后成为东华大学;运输管理系调整到北方交通大学,即现在北京交通大学;财务管理系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即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土木系调整到交大土木系。第二次是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交大理学院数学、物理和化学系大部调整到复旦大学,少部分调整到华东师范大学;土木系调往同济大学(还没暖热吧~);水利系调整到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化工系全部调整到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航空系调整到华东航空学院(后并入西北工大)。
院系调整之后,交通大学由原来的理、工、管三个学院,调整为以重工业为主的多科性工科大学,其中机械类、电机类、造船类各系得到加强,为国家工业建设输送了大批专业性人才。
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西迁至西安市,时间跨度四年,政策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网上关于谁是交通大学的正宗也是口水不断,不信你现在找找两个学校的大门上挂着的都还是“交通大学”这四个大字,图书馆也都叫钱学森图书馆,连校徽都差不多,不仔细看,你还真看不出来,一母同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后紧接着针尖与麦芒的故事开始了。
西安交大与上海交大校徽
年3月30日《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年基本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中关于交通大学西迁部分:“将交通大学机械、电机等专业迁至西北设立交通大学分校。准备在两三年内全部迁出”,这是当时高等教育部的文件目标是全迁,设立分校只是第一步。
年七月八月期间,以交通大学造船系为基础合并大连工学院造船专业的师资和设备成立了上海造船学院。
年交通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三所学校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组建成都电讯学院,即现在的电子科技大学。
年,上海市委建议设立上海机电学院(不是现在的上海电机学院),后改名为南洋工学院,主要以交通大学几个工科院系为主体,建议浙大与南京工学院适当支援,后期还未成型,便被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合并了。
至年交通大学主体西迁,主要师资力量在年到年期间一直在西安教学,这样就形成了两地办学,在师资、校址、资产包括专业设置等方面问题需要协调,于是年高教部、一机部同意了交通大学分设西安、上海两地,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合并上海造船学院及筹建中的南洋工学院。就这样形成了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后期有声音说现今上海交大前身是上海造船学院,也是众说纷纭,上海交大肯定不乐意了,不过在后来几十年过程中,清华工科第一,西交工科第二,这倒是实至名归。上海交通大学借助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华东区的政治中心,逐步恢复了元气,也就是出现了现在很有意思的一母同胞,同为中国知名大学,//双一流,包括最早七五期间重点建设院校名单,第一批六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中国科技大学,这俩兄弟一同入选,可以说一时瑜亮,发展至今仍为国内顶尖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