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涛想当年,成都东郊的那些信箱厂,是何等的人人羡慕哦!所谓的信箱厂,都是中央级的,就是直接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XX部管理的,四川省或者成都市都管不到。这些信箱厂,都有三个名字,一个是中文名字,比如:国营红光电子管厂;这个就是全名了,你不要画蛇添足的再加上“成都”二字。第二个是号码代号,比如厂。第三个是信箱,这个是专门用来通信用的,你如果在信箱上写红光电子管厂XX车间XX收,这封信可能给你退回来,也可能石沉大海。你必须要写信箱XX分箱XXX号才能寄得到。信箱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管的。这些厂是生产啥子东西都是保密的,进厂门必须要凭出入证,并且在五米以外就要打开出入证。这些厂的厂门口在上下班时间是最闹热的,上班时间人流像潮水一样涌进工厂,下班时间人流像潮水一样涌出工厂。下班的时候,最先冲出工厂大门的是年轻的人,骑着当时还不多的26圈平跑自行车洋洋得意的按响那个时候还不多见的转鈴,骑得飞快。轻脆的转鈴声和嘻嘻哈哈的人声交相辉映,就像一群冲出鸟笼,飞向蓝天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年龄大一点的骑着28圈的自行车不紧不慢的蹬着。更多的是“赶11路车”的走路上下班的。这些信箱生产什么产品都是保密的。信箱是50年代苏联援建的项目,为国内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电子束管专业生产厂,位于建设南支路4号。该厂年在绵阳筹建,年迁成都建设,时名成都电子管厂,年12月竣工投产,总投资.4万元,时有职工人,形成年产显像管、示波管、指示管等10个品种15万只的能力,年更名为国营红光电子管厂。
我前面说过的川药厂,川棉一厂都有在困难时期下马,停产,缓建的经历。但是信箱我没有找到停产,下马,缓建的记录。可以看出来,这个厂是多么的重要!这个厂确实是为中国的电子工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生产出了许多急需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信箱生产的产品有:(一)示波管,年,红光电子管厂开始仿制苏联各种尺寸的示波管。60年代中期由王静松、刘兴美、苏振华等开始自行设计研制高灵敏度示波管。说起示波管,无线电爱好者一定还记得在上个世纪79年代中期,很多无线电爱好者在找不到显像管的时候,用示波管来代替,自己安装黑白电视机。我还记得我有一个邻居就是用了一个九吋的示波管自己安装了一台电视机,整个单元的邻居都挤在他们家16平方米的房子里面看电视。(二)指示管,—年,红光电子管厂相继由陶明章、刘春萱、王子谦等负责试制成用于雷达显示器,直径有13厘米、18厘米、23厘米、31厘米、43厘米各种屏幕尺寸的单、双色指示管40余种。(三)显像管,年,红光电子管厂由梅艳清、黄炳耀试制仿苏35厘米、43厘米带离子阱黑白显像管,年底用自制金属零件和玻壳试制出了43厘米黑白显像管,两种管型分别于年5月和年5月定型投入批量生产。红光电子管厂彩色显像管的研制工作始于年。年,该厂试制出中国第一只5英寸彩色显像管样管。年,又在全国彩色电视大会战中,试制成我国第一只50厘米(19英寸)柱面屏彩色显像管,随后向全国4个彩色电视会战区提供了30只样管,供电视台试播用,均获得较好效果。嗣后,该厂为解决管子的亮度和色度等问题,采用了稀土金属类红色荧光粉,改进涂屏和蒸铝涂复有机膜等工艺,于年研制出一批质量较高的彩管。(四)显示管,年以来,红光电子管厂先后研制成功用于电子计算机显示器、监视器和其他显示设备的各种屏幕尺寸、具有低中高分辨率、能显出红橙黄绿4色的电压穿透式多色显示管,共9个品种系列,其中有6个品种系列达到或接近国际80年代水平。年5月设计定型的型高亮度航空显示管,具有独创性。年3月设计定型的型中分辨率显示管,达到国际80年代中后期水平。(五)存储管,年,红光电子管厂俞燮贤、陈正心、陈厚才等仿制成网垒式存储管,次年11月设计定型试产。年又试制出直观式存储管,次年出样管,年10月生产定型投产。年,红光电子管厂由郑作俊、冯承媛等负责开始仿制用于工业电视发射的SF—23型视像管,年10月出样管,年6月定型投产。继后又参照国外视像管的结构,改进完成了SF—25型管。年由单联邦等负责主持硅靶视像管研制,年出样管,次年12月设计定型。年4月该厂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开展无定型硅靶视像管的研制,同年秋出样管,年通过部级鉴定后投产。—年相继包建了新光电工厂、庆光电工厂,援建了陕西咸阳彩色显像管总厂、河南安阳电子管厂等省外5个企业,为新建厂共输送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多人。在大量信箱厂外迁的今天,红光电子管厂算是幸运的,虽然红光电子管厂这个名称现在不用了,但是当年的厂房还是保留下来了,给了信箱的老人们有了一个寄托回忆的地方。在红光电子管厂的旧址上建立了东郊记忆音乐公园